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宁夏人物
柳登旺:前进农场开拓记
时间:2019-02-11  来源:银川晚报

上世纪70年代,前进农场职工在农场挖沟渠的情景 资料图片

  柳登旺:现居银川88岁的柳登旺先生,清楚地记得67年前第一次来到西大滩时的情景,以及那段拓建前进农场的艰苦岁月。如今,由这片土地孕育而出的沙湖,已是景色秀丽的国家5A级风景区,它今昔的巨变和一路走来的故事,柳老记忆犹新。
  1931年出生,陕西省靖边县人。15岁时在陕甘宁边区警备三旅八团三营七连入伍,参与宁夏解放。1952年开始,参与前进农场建设,历任前进农场党委办公室主任、副场长、场长、党委书记,是沙湖景区的主要创建者。1995年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1998年退休。
  【光长芨芨不长粮】的大碱滩
  我是1949年来宁夏的,参与了宁夏解放。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一师正式改编为农业建设第一师,我们6800名官兵来到了平罗县的西大滩,开荒种地,创建宁夏国营前进农场。
  我第一眼看到这里的情景,就是三个字:啥都没。一眼望去,全都是白茫茫的盐碱地,欢迎我们的,就是大风沙。当地流传着一段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这一带的情况:“平罗西大滩,真荒凉,光长芨芨不长粮,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
  当时的西大滩荒无人烟,一间房子也没有。夏天,我们就搭个帐篷住;冬天的时候,就住在地窝里,这种地窝很有意思,就是在平地上挖一个一米多深的坑,然后在里边铺上麦草,住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那怎么吃饭呢?我们就用三个土疙瘩搭一个简易的炉灶,在上边架口锅做饭。
  这段艰苦的岁月,我们后来也编成了一段顺口溜:“三个胡基(方言,土疙瘩)一口锅,两捆麦柴一个窝,背篼一背,锹一扛,石夯一抬,风里来,雨里去,战严寒,斗酷暑,披星戴月修地球。”
  【地球不是那么好修的】
  我们是1952年开始建设前进农场的,春天迎着大风沙,夏天顶着高温,冬天更是冒着零下20℃的严寒,吃饭时不时就吃出沙子,喝的水也是苦的。大家伙都笑着说:“地球真不是那么好修的。”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花了3年时间,到了1955年,这里终于有点样子了,也盖了房子,挖了沟渠,平整了土地,粮食也基本能自给自足。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
  我们都是一群扛枪杆子的,你让去种地,还真的没经验。春天种30斤稻子,秋天收的时候,只能打15斤。稻田里的野草比水稻杆还要高。种小麦的时候,把握不好株距,稠的地方一株一株贴在一起了,稀的地方一株和一株之间的距离有50厘米。挖的排水渠也不行,没有专业知识,光图快了,渠边没有夯瓷实,结果水一下来就冲垮了,还淹了不少地。
  另外,这片大碱滩的土壤条件也太差了,改良也需要技术。1956年,苏联的农业专家到这里考察,他们觉得这里的土壤条件太差了,改造只能交给下一代人去完成,我们一听,心里真不是滋味,但农场的人都憋着一口气,想着非要把这里改造好不可。(王辉)

 

编辑:杨晓慧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银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政府市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市部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春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返程迎高峰
    返程迎高峰
    大武口区:秧歌社火年味浓
    大武口区:秧歌社火年味浓
    宁夏人物
  •  坚守担当书写别样年华
  •  宇文子雷:跟着兴趣去创业 实现自
  •  陈治成,40岁前做积累后经营爱好
  •  田间地头就是我的办公室
  •  月牙湖乡移民:手工工坊里编出致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