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宁夏商务预报 > 工作动态
宁夏蔡川村:山沟沟里解出“产业+金融”脱贫密码
时间:2018-11-12  来源:新华网宁夏频道
  50岁的蔡川村村民杨志科受了半辈子穷,在他的认知里,“产业”和“金融”一类的词和他八竿子打不着,而祖祖辈辈遭受过的贫穷,在他这一代也难以摆脱。然而,短短几年间,村里“小金融”撬动“大产业”的发展模式便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
  固原市原州区蔡川村位于宁夏西海固地区,而西海固山大沟深,十年九旱,曾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评价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长久以来,当地农民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直到十年前,蔡川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仍不足2000元,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07年底,在外地做过生意的蔡川村“能人”马金国回乡,并被选为村主任,村里发展有了新思路。“这里的土地虽然不适合种粮,却适合种饲草,我考察市场发现,养殖肉牛有商机,于是计划带领村民种草养牛,培育出一个像样的产业。”马金国说。
  然而,习惯了种玉米、马铃薯和杂粮的村民们大多不认可马金国的想法,认为种草养牛“舍本逐末”,而且,当地村民每年的收入往往只够勉强过活,根本没有余钱买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8年,马金国卖掉自己在城里的房子、车子,以所得的30余万元资金在村里成立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并联系银行,以合作社担保、农户联保等形式为首批14户村民发放了共计18万元的小额贷款。有了资金,这些村民纷纷从外地购进良种肉牛养殖,一年后,平均每户挣了1万多元。
  “直到这时,我们才知道啥叫产业和金融,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更多人开始贷款养牛。”蔡川村村民杨志万说。第一批贷款投放成功也增强了银行的信心,逐步提高了给村民贷款的额度。
  2010年,杨志科也加入了合作社,贷款建牛棚、买牛犊,养殖规模逐年扩大。近日,记者到杨志科家采访时,他已建起两个标准化牛棚,每个牛棚里各养着5头牛。“现在一年挣三四万元不成问题,这几年我不但脱了贫,还盖了新房,过些日子准备再买辆小汽车。”杨志科指着院子里刚建起的车库说。
  据了解,目前蔡川村八成以上村民加入了合作社,银行累计为当地村民贷款1.13亿元,全村肉牛存栏量也从2008年的160头左右增加到3100多头,产业蓬勃发展,使当地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8000多元,蔡川村也于2016年顺利脱贫摘帽。
  如今,蔡川村又瞄准市场,发展红梅杏种植、中蜂养殖、劳务等产业。“资金跟着农民走,农民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形成了良性的发展机制,这就是蔡川村快速发展的秘密。”原州区扶贫办主任张玉海说。
编辑:张春婷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陈进贤等同志
  •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刘炳炳同志任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经
  •  科技厅法治政府建设和“七五”普
  •  发展工业互联网已成焦点 宁夏加快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银川初冬印象
    银川初冬印象
    银川都市圈力推交通建设
    银川都市圈力推交通建设
    宁夏人物
  •  马世铭:趟出一条千里“鲜”路
  •  南坪水库的守望者:赤地千里 那些
  •  蒙文英:从羊倌到致富“领头羊”
  •  赵秀兰:下岗后,绣出自己一片天
  •  扎根农村创业寻梦的80后黎伟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