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宁夏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见证十年
【十年风采展】中源水务:为同心、海原城乡解决用水困难
时间:2018-11-26  来源:宁夏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宁夏水投中源水务有限公司的服务范围是地处宁夏中部的海原县、同心县,这是宁夏最为干旱的地区,几十万群众千百年来饱受缺水之苦,在实施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的背景下,中源水务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同心、海原两县的供水。
  宁夏水投中源水务有限公司前身是宁夏新海水务有限公司,2017 年6 月,因水务一体化扩大经营区域, 更名为宁夏水投中源水务有限公司, 是水投集团出资组建的国有企业, 下设海原分公司、海兴分公司、同心分公司、东部分公司、西部分公司 5 个基层运营单位。
  公司执行董事张天鹏表示,公司始终以“为实现水资源管理的统筹调度、节约利用、规范管理、高效运行,为长远解决人民群众安全饮水提供坚实保障”为己任,按照“集中管控 , 分区经营,目标管理,独立核算”的运营管理模式,依托行业自身优势,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 目前主要运营管理海原、同心两县城镇供水、海原新区供水、同心东部综合供水、宁夏中南部城乡安全饮水海原连通工程及同心中西部农村饮水供水,受水区域涉及两县两区。

  (海原水务一体化项目水厂)
  同心县水务一体化起步
  宁夏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分为“西部扬黄灌区、中部干旱山区、东部旱作塬区” 三块区域。同心县的农村人饮分别以东西地域划分由东、西部分公司各自负责,县城供水由同心分公司负责。
  同心东部综合供水工程是自治区一项重要的民生水利工程,该工程将下马关地区生态移民工程、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工程下马关项目区和同心东部农村饮水安全重点工程(扩建)三个项目整合实施,通过改建原下马关一、二泵站, 新建下马关三泵站及三座调蓄池、净化水厂、铺设输配水管道工程, 为下马关生态移民区 12.85 万人口及15.1 万亩特色农业节水补灌提供生活及生产用水。
  该工程于 2011 年 7 月完成自来水 2.1 万入户,自此,同心县东部农村人饮拉开自来水供水的序幕,这里的人结束了“靠天吃水”的宿命。截至目前,同心县东部供水受益人口 12.85 万人,高效节灌累计供水927.59 万 m3。
  张天鹏说:“同心东部综合供水工程面积广,管网复杂、水费收缴困难、管道维修频繁、人力物力耗费较大,目前公司运营管理费用紧缺。”供水面积广,凡是出现暴管、漏水等现象,就会致使原本就人员紧缺的情况难上加难,同心县农村收水费尤其难,老百姓现在缴纳税费意识淡薄,张天鹏认为,改变观念是一个长久的时间战,但是公司员工迎难而上的工作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我们要加大智慧水务建设的力度,争取把现在仅有 30% 的智能水表大幅度增加,实现节省人力物力的目标。”
  去年 6 月在同心县工商局登记注册了宁夏水投中源水务有限公司西部分公司,主要负责同心县中西部区域 11 个农村人饮供水工程和旱天岭生态移民节灌骨干工程的运行管理,其辐射范围具体包括豫海、石狮、王团、丁塘、河西、窑山、兴隆 7 个乡(镇)81 个行政村约 2.9 万户,15.7 万人。
  马忠琳表示西部公司现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但是西部农村人饮现已全面供水,接下来将就水务一体化内容做好细致管理工作。
  同心分公司 1988 年开始运营,前身为同心县自来水公司。2017 年5 月水务一体化合作后,归属宁夏水投中源水务有限公司管理。
  公司主要功能职责是,保障同心县城区生产生活用水及供水管道的安装。公司总经理马强介绍说, 城市供水水源地位于县城西北 43 公里处的小洪沟,是全区城市采水距离最长的供水公司,供水面积约为23 平方公里,供水人口约 12 万人, 为了能够有效供水,采用了三级加压方式,装机总容量 1700 千瓦。
  马强表示,同心县城市供水工艺流程为采用三级加压,水源地-中途加压站― 县城水厂 ( 新区水厂 )—消毒—配水管网—用户。
  同心分公司现有老城区水厂和新区水厂各一座。实行电子模拟屏实时调度,日最大供水能力 12000 立方米。
  2017 年,同心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将同心县县城新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交由宁夏水投中源水务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实施。同年 9 月 16 日,同心县县城新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为了把这项事关同心县生态环境整治的工程建成同心县老百姓放心的优质工程,中源水务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先后派有关人员赴陕西镇安县污水处理厂考察学习,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先后组织编写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通过有关部门的批复。
  同心县新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出水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 标准,污水处理规模 1.0 万 m3 /d。提标改造主要改造泵房、粗细格栅间、旋流沉砂池、初沉池、污泥脱水间、消毒间等设施,工程投资2800 万元。
  中源水务公司发展规划部副部长马粼涛介绍,同心县县城新区污水处理厂采用了 MBR 膜处理工艺, 由于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全自动运行管理。”马粼涛说。目前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试运行阶段。

  (海原县城新区供水工程人饮泵站)
  海原县水务一体化走向正轨
  海原县的贫困部分来源于“水贫”,“十年九旱”是这个县的真实写照,过去,海原县城及周边农村的水源地仅为闵家塘机井群(共19 眼机井)与南华山的地下水,均为地表水,水质不佳不说,水量也不足。每当 8、9、10 月份县城用水量较大时,都会出现城市管网水源中断现象,只能分时段给不同片区间断性供水。
  宁夏水投中源水务有限公司海兴分公司经理吴斌告诉记者,海原县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则是宁夏水投中源水务有限公司海兴分公司二期工程,即海原连通总管工程。
  海原连通总管工程总投资 1.77 亿元,2015 年 6 月动工,2016 年11 月投入试运行。工程涉及海原县海城镇、史店乡、贾塘乡、曹洼乡、郑旗乡、九彩乡、李俊乡、红羊乡、关庄乡、关桥乡、西安镇11 个乡镇。规划水平年供水总人口为 25.75 万人。海原连通总管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后,水量丰沛、水质好、水位相对较高的黄河水被引至南坪水库,充实水源地,与此同时,重力输水至海原县城南侧高位蓄水池,再分别连接海原县新老水厂,由海原新老水厂接出,将自来水通向千家万户。
  如今,滔滔黄河水通过 3 级加压泵站进入海原县城 , 再通过 53 公里串巷管道,109 公里入户管道,全县 156 个行政村 863 个自然村全部通水到村,26 万农村人口告别“吃水难”。村民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自来水。
  “要说最直接体现水务一体化功效的,就在‘联机运行上’。” 吴斌告诉记者,过去南华山五桥沟水源地的水不够用时要先打申请, 在申请后才能通过连通工程从南坪水库调来水,其间会出现间断性的停水情况。而现在只要南华山五桥沟的水低于某一水位,南坪水库的水会立即进行补充。海原县城及周边农村的自来水需求量每天在 10000方左右,南坪水库至少供水 6000 方。完善基础设施是保障安全供水的重中之重。海原县农村人饮供水区域大、面积广、管线长、站点多, 且多处于山大沟深、条件艰苦的山区干旱地带。由于设计落后,标准低下,常出现供水管线断裂、设备故障、断电等影响正常供水的情况。为了保证供水不间断,“水投人” 经常一边排查供水上存在的问题, 一边整改维修管线。“在农村,大部分立杆自来水龙头在室外,冬季低温时,管道冻结不能正常通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逐村排查摸底,给室外自来水立杆处建起了取水井,确保村民冬季正常用水。” 吴斌说。
  为了更好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企业化运营规律,《绩效考核办法》《供水设施巡查制度》《供水水质定期化验制度》等 16 项内部规章制度被严格执行。
  马经理向记者介绍了自加强管理以来,公司在生产上实现降本增效的三个亮点:一是优化生产工艺, 在水质达标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药剂投放量,以降低药剂成本;二是通过统一调度,改变运行方式, 调节各蓄水池水位,使各蓄水池水位保持在一定的高度,降低水泵电耗,使整个供水系统处于较为经济的运行点,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有效减少了各泵站的开机次数,降低了频繁开机对人员及设备的潜在安全风险;三是定期进行管网巡查, 发现漏水和爆管第一时间进行抢修, 减少了水量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如今公司实行分区划片、任务到人的监管方式,真正做到了抄表到户、规范收费,水费回收率空前提高。”马经理告诉记者,2018 年上半年,中源水务有限公司海原分公司总销售水量 102 万方,完成销售收入 315 万元,其中水费收入 285 万元。
  截至目前,共查处破坏供水设施和偷水的企业及用水户 146 处,依法实施补缴水费 16 万余元,全年共追缴拖欠水费 26 万余元,水费收缴率已从原来的 60% 左右上升至90% 以上。

  (南坪水库)
  展望未来 构画美丽新蓝图
  如今,海原、同心两县城水务一体化已经启动,涉水业务产业链全覆盖,供水区域扩展至 9300 平方公里,受益人口增至 83 万人,公司在积极探索巩固水务一体化成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两县城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
  2018 年,中源水务公司进入了稳步发展期,海原、同心水务一体化初见成效,两县三地污水处理厂有序对接,区域内供水量稳步增长。
  下一步公司将规划城市及农村管网三至五年改造项目,逐年分区域实施,优化梳理管网布置、更换老旧管网及配套设施,有效降低管网漏损率、故障率。推进同心县城市及农村智慧水务项目,逐年分期实施,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提高运行管理及服务水平。积极推进西海固扶贫工程与城市供水工程及农村饮水工程对接工作,进一步解决同心县县城水源单一、水量不足的问题,解决农村人饮工程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编辑:祁雪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收回宁夏银星
  •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收回银川市交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  宁夏文化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和标识
  •  住建厅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初冬银川美景如画
    初冬银川美景如画
    湖畔光影
    湖畔光影
    宁夏人物
  •  马世铭:趟出一条千里“鲜”路
  •  南坪水库的守望者:赤地千里 那些
  •  蒙文英:从羊倌到致富“领头羊”
  •  赵秀兰:下岗后,绣出自己一片天
  •  扎根农村创业寻梦的80后黎伟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