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美宁夏 > 大美宁夏焦点图
银川达人:看不够的邮票,讲不完的故事
时间:2020-06-23 15:22:12  来源:银川新闻网  作者:
  纪录片《市井雄心》第二季正在播出,作为其中的主角之一,集邮爱好者苗建胜没想过会以这种方式记录自己的故事。
  他觉得自己的故事很平凡,无非就是和邮品有关的那点事,但纪录片一播出,他越来越感慨与庆幸,多年来付诸的精力和情感,还有那些与邮品相关的故事,都被镜头一一记录了下来。
  初见“纪特票”就很动心
  “我今天带了个朋友来看书。”“好,你们进来,自己看吧。”中午放学,一个小女孩带着同学来到苗建胜的书房,在里面转悠了一小会,才回家吃饭。
  “小区孩子们经常来我这看书,我就让他们随便看。”苗建胜的书房在锦绣苑小区里一排营业房中间,看上去是个二手书店,实际上是他用来存放收藏的地方。
  说起收藏,这满屋的书不是主角,藏在柜子里的邮品才是。“我是从1985年开始正式集邮,不过要说对邮品的喜欢,那就更早了。”苗建胜还记得六七岁时,从一个哥哥那儿看到一本邮票,是纪特票,特别漂亮,后来才知道,这种邮票主要面向的是收藏者,因为它们基本上不会用到信封上面。当时,苗建胜还以为是洋片之类的东西,拿在手里怎么看都看不够。
  上世纪70年代,苗建胜走上工作岗位,在石嘴山电厂。刚开始当学徒工,3年内不能回家,通信就靠信件。信封右上角那一小张邮票,又勾起往昔的回忆,他就自己做了个集邮本,收集一些已使用过的盖销票。
  “那时候条件也不好,没什么钱买新邮票,就靠这种方式集邮。”苗建胜说,工作五六年,他攒了两本邮票。后来单位来了新的学徒工,其中有一个从银川来的,也喜欢集邮,看了他的邮票,苗建胜有点气馁,“我的一下就被比下去了,后来他希望我把邮票给他,我心想就成人之美吧,这个爱好就暂停了一阵。”
  有这个事做生活有了乐趣
  “1985年那阵,银川有那么几个倒腾邮票的,我当时也是跟着这些人到处淘,把特别喜欢的留下,剩下的卖出去,保个本。”苗建胜说,就是从这时起,他才算进入这个圈子,学到很多东西,也收获很多“宝贝”。
  “有一年我到包头出差,就顺便去当地集邮市场逛,看上了一个信封。信封的主人有点犹豫,故意叫高价300块钱,我答应了,让他第二天拿来。结果他没来,市场的人说他不讲信用,硬是把他叫来了,他又出价500块,但我还是买下来了。”苗建胜一想起这件事,就特别兴奋。
  后来他在银川又找到一个信封,和当时买的是一套,上面印着同样的人物,一个是坐姿,一个是站姿,很少见,集齐后就更珍贵了。
  还有一次,也是出差,在兰州通过别人介绍找到一个老太太家,她家老人在邮局工作过,留下一本书,是民国时期的邮政路线图。苗建胜见过后眼睛一亮,软磨硬泡买回来了,在家小心翼翼地收藏着。“这些年集邮,有快乐也有遗憾,很多好东西一错过就再也见不着了。但总之,有这么个事情做,还是觉得生活有了些乐趣。”苗建胜说。
  小小邮戳记录着地名变迁
  苗建胜的书房门口停着一辆电瓶车,他每天骑着这辆车到处跑,收集邮品。书房里小茶几上放着几个牛皮纸信封,是他最近找来的。信封刚用过不久,不算破旧,但怎么看都像是废纸。“收集这几个信封,主要为了上面的邮戳。”苗建胜把它们一一摊开,指着每一个邮戳说:
  “你看到上面这些数字了吧,有人就爱研究这个。”
  接着,他又从柜子里取出一沓年份比较久远的信封,挨个展示上面的邮戳,“宁朔”、“李俊堡”等老地名还清清楚楚地印在上面。看来这“废纸”似的东西还真有意思,上面的邮戳竟然记录着地名变迁的历史。
  邮品“讲”着时光故事
  “集邮到一定程度,一般就开始编邮集了,这个更有意思。”苗建胜介绍说,邮集是集邮者将收集到的邮品,经设计、编排组成一套用来表达一定内容或者讲述一段完整故事的专辑。这个有难度,他一直想自己编一套邮集,但总感觉力不从心,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你光集邮,不学知识做不了这事。比如要编一个长城的邮集,在收集足够邮品的基础上,还得明白长城的历史知识。编一个邮集可能得花四五年,甚至花了20多年的都有。”
  在苗建胜看来,邮品是收藏旧时光的载体,能讲的故事非常多,有的和历史一样宏大,有的微小却暖心。上世纪90年代初,苗建胜的父亲去也门出差,在那里待了两年,期间苗建胜给他寄过很多信件、明信片等。在苗建胜家里有几张邮折,就是当年给父亲寄去的,上面有每一位家庭成员的祝福语。父亲收到后,去当地邮局买上邮票贴在上面,盖上当地的邮戳再寄回来,被苗建胜一直收藏着。如今拿出来再看,一家人都觉得是很温馨美好的回忆。
  记者 李尚文/图 
最后更新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